双柏农网

水产养殖中的肥水有哪些,水产养殖中的肥水有哪些种类

水产养殖中的肥水有哪些

水产养殖中,肥水管理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,合理使用肥水可以促进浮游生物繁殖,为养殖对象提供充足饵料,同时维持水体生态平衡,本文将详细介绍水产养殖中常见的肥水类型、作用原理、使用方法,并结合最新数据进行分析,帮助养殖户科学管理水质。

肥水的定义与作用

肥水是指通过添加营养物质(如氮、磷、钾等)促进水体中浮游植物(藻类)和浮游动物(轮虫、枝角类等)繁殖,从而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的过程,肥水的主要作用包括:

  1. 提供天然饵料:浮游生物是鱼、虾、蟹等水产动物的优质食物来源。
  2. 稳定水质:藻类通过光合作用增加溶氧,并吸收氨氮、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。
  3. 抑制有害藻类:合理肥水可促进有益藻类(如硅藻、绿藻)生长,减少蓝藻等有害藻类爆发。

水产养殖中常用的肥水类型

有机肥

有机肥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残体或粪便,富含有机质和微生物,能缓慢释放养分,适合长期肥水。

(1)畜禽粪便
  • 鸡粪:氮、磷含量高,需发酵后使用,避免携带病原菌。
  • 牛粪:有机质丰富,肥效持久,适合底质改良。
  • 猪粪:需充分腐熟,否则易导致水体缺氧。

最新数据(2024年)
| 有机肥类型 | 氮含量(%) | 磷含量(%) | 适用水体 |
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|----------|
| 鸡粪 | 1.5-2.5 | 0.8-1.2 | 淡水养殖 |
| 牛粪 | 0.8-1.2 | 0.3-0.6 | 池塘底肥 |
| 猪粪 | 1.0-1.8 | 0.5-0.9 | 需腐熟 |
(数据来源:中国农业科学院《水产养殖肥水技术指南》)

(2)绿肥

如豆粕、菜籽饼等,富含蛋白质,可被微生物分解后促进浮游生物生长。

无机肥

无机肥见效快,适合快速调节水质,但需精准控制用量,避免藻类过度繁殖。

(1)氮肥
  • 尿素(CO(NH₂)₂):含氮量46%,是常用速效氮肥。
  • 碳酸氢铵(NH₄HCO₃):含氮量17%,易挥发,需配合磷肥使用。
(2)磷肥
  • 过磷酸钙(Ca(H₂PO₄)₂):含磷量16-18%,易被藻类吸收。
  • 磷酸二氢钾(KH₂PO₄):高纯度磷钾肥,适合虾蟹养殖。

2024年推荐用量(以亩计)
| 肥料类型 | 首次用量(kg/亩) | 追肥用量(kg/亩) |
|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|------------------|
| 尿素 | 2-3 | 1-2 |
| 过磷酸钙 | 3-5 | 2-3 |
(数据来源: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《水产养殖水质调控手册》)

生物肥

生物肥通过益生菌分解有机质,减少有害物质积累,适合高密度养殖。

  • EM菌肥:含光合细菌、乳酸菌等,可降低氨氮。
  • 复合微生物肥:如芽孢杆菌制剂,能促进藻相平衡。

肥水的科学使用方法

根据养殖对象选择肥水策略

  • 鱼类养殖:以有机肥为主,配合无机肥,促进浮游动物繁殖。
  • 虾蟹养殖:优先使用生物肥,避免有机肥污染底质。
  • 海参养殖:需硅藻肥水,提高底栖饵料生物量。

肥水时机与频率

  • 春季肥水:水温10℃以上时开始,每10-15天追肥一次。
  • 夏季控肥:高温期减少氮肥,避免蓝藻爆发。
  • 秋季补肥:维持藻类活力,延长养殖周期。

水质监测与调整

使用便携式水质检测仪监测关键指标:

  • 透明度:30-40cm为宜,过低需减少肥量。
  • pH值:7.5-8.5,过高时暂停施肥。
  • 氨氮:<0.5mg/L,超标时增氧并施用微生物制剂。

最新研究与实践案例

2023年,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池进行对比试验,发现使用“复合微生物肥+磷酸二氢钾”的组合,比传统鸡粪肥水增产12%,且病害发生率降低18%(来源:《中国水产科学》2024年第2期)。

在广东珠三角地区,部分养殖户采用“藻种+碳源”定向肥水技术,通过接种小球藻并添加糖蜜,使罗非鱼养殖周期缩短10天,饲料系数下降0.3(数据来源: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)。

注意事项

  1. 避免过量施肥:会导致藻类爆发性增长,引发缺氧。
  2. 阴雨天慎用:光合作用弱时施肥易造成浪费。
  3. 定期换水:肥水池塘需定期换水20%-30%,防止有害物质积累。

科学肥水是水产养殖增效的关键,养殖户应结合自身条件选择合适肥料,并通过水质监测动态调整方案,才能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