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柏农网

榛子的栽培技术,榛子的栽培技术与管理

榛子的栽培技术

榛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坚果,市场需求逐年增长,掌握科学的栽培技术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,本文将详细介绍榛子的品种选择、种植环境、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,并结合最新行业数据,帮助种植者实现高效生产。

榛子的栽培技术,榛子的栽培技术与管理-图1

榛子的品种选择

榛子主要分为欧洲榛(Corylus avellana)和杂交榛(Corylus spp.)两大类,在我国,平欧杂交榛因适应性强、产量高而广受欢迎,以下是2023年国内主推的几个优良品种及其特性:

品种 单果重(g) 出仁率(%) 亩产量(kg) 适宜种植区域
达维 5-3.0 45-50 200-300 东北、华北
玉坠 0-2.5 40-45 180-250 黄淮流域
辽榛3号 8-3.2 48-52 250-350 北方寒温带

(数据来源: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,2023年《榛子品种推广报告》)

种植环境要求

气候条件

榛子适宜在温带和寒温带种植,年均气温8-15℃,冬季最低温不低于-30℃,花期(3-4月)需避免霜冻,否则影响授粉。

土壤要求

以疏松、排水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最佳,pH值6.0-7.5,重黏土或盐碱地需改良后种植。

光照与水分

榛子喜光,年日照时长需≥2000小时,年降水量600-1000mm为宜,干旱地区需配套灌溉设施。

栽培管理技术

整地与定植

  • 整地:秋季深翻30-40cm,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-5吨。
  • 定植密度:株行距3m×4m,每亩定植55-60株。
  • 定植时间:北方以春季(3-4月)为主,南方可秋季(10-11月)种植。

水肥管理

  • 基肥:每年秋季施有机肥2-3吨/亩,配合复合肥(N:P₂O₅:K₂O=15:15:15)50kg。
  • 追肥:萌芽期(3月)追施尿素20kg/亩,果实膨大期(6月)追施钾肥30kg/亩。
  • 灌溉:关键期为花期和幼果期,土壤湿度保持60-70%。

整形修剪

  • 树形培养:采用多主干丛状形或单干开心形,保留3-5个主枝。
  • 修剪要点:冬季疏除过密枝、病虫枝,夏季摘心促分枝。

病虫害防治

主要病害

  • 榛子白粉病:发病初期喷施25%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,每10天1次,连续2-3次。
  • 榛子炭疽病:选用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。

主要虫害

  • 榛实象甲:成虫期喷洒2.5%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。
  • 蚜虫:用10%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防治。

(防治方案参考:农业农村部《2023年经济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指南》)

采收与贮藏

采收时间

榛子成熟期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,果苞变黄、坚果易脱落时采收。

采后处理

  • 脱苞:采收后堆沤2-3天,人工或机械脱苞。
  • 干燥:晾晒或烘干至含水量≤8%。
  • 贮藏:低温(0-4℃)、干燥(RH≤65%)条件下可保存12个月。

市场前景与经济效益

根据中国坚果协会2023年数据,国内榛子年消费量达12万吨,其中60%依赖进口,优质榛子产地收购价稳定在30-50元/kg,亩产值可达1.5-2.5万元,随着深加工产品(如榛子油、榛子酱)需求上升,种植前景广阔。

科学栽培榛子需结合品种特性、环境条件和精细管理,通过优化水肥、防控病虫害及适时采收,可显著提升产量与品质,随着消费升级,榛子产业将成为特色经济林的重要增长点。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